易经阴阳五行
阴阳和五行是易经阐述的两个核心概念。阴阳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大瑰宝,而五行理论则是其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阴阳五行是指万物存在的两种相反、互补的属性,即阴和阳,以及五种不同的元素,即木、火、土、金、水。
阴阳是指相对的两个方面,阴为负极,代表着阴性、消极、柔弱、寒冷、湿润等属性;阳为正极,代表着阳性、积极、刚强、温热、干燥等属性。易经认为,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的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华夏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同时又相互制约,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相生
相生就是互相助长、促进、互助,目的是补不足。相生的顺序是:土生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一个循环闭环。相生关系包括我生(子)和生我(母),比如:土生金生水,相对于金来说:土是生我(母),水是我生(子)。每个行都有我生和生我,其余类推。
五行相克
相克就是互相抑制、制约、克制,目的是防太过。相克的顺序是:土克水克火克金克木克土,也是一个循环闭环。相克关系包括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比如土克水克火,相对于水来说:我克(所胜)的是火,克我(所不胜)的是土,其余类推。
五行相生相克都是阴阳平衡的手段。《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而相乘相侮就属于阴阳失衡了。
五行相乘
相乘就是倍克,加倍克制的意思,目的变成“乘人之危”了,是进攻,所以属于阴阳失衡。相乘的顺序跟相克一致,所以图5红色的箭头和相克的箭头方向是一致的。具体顺序如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克的原因有两种:被克者不足,或者克者太过,比如:土克水,如果水(被克者)不足,土(克者)就会乘之,也就是加倍克之,故称:土乘水;如果水正常,土太过,土也会加倍克水。其他类推。
五行相侮
相侮就是反克,反过来克制的意思。目的变成“反客为主”了,是防守,也属于阴阳失衡。相侮的顺序跟相克相反,所以图5用绿色反向箭头表示。具体顺序: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侮的原因也有两种:被克者太过,或者克者不足。比如:土克水,如果水(被克者)太过,水(被克者)就会反过来侮土,称为水侮土,水凌侮土的意思。就是A打B,B反过来干掉A,因为B太强了。如果土(克者)不足,水(被克者)也会反过来侮土,也叫水侮土。意思就是A打B,B反过来干掉A,因为A太弱了。
相乘和相侮都是在相克路线上的关系。而且相乘和相侮的原因是反过来的。如果都是A克B来看的话,相乘是A太过B不足(相克方向),相侮是A不足B太过(相克反方向)。
在《易经》中,阴阳五行被视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核心。阴阳是对自然界两种不同属性的描述,代表了对立面的概念。阴代表暗、寒、湿、柔、下,而阳则代表明、热、干、刚、上。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代表着自然界的万物。这五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