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6日 DNA的双螺旋结构詹姆斯·杜威·沃森出生
在91年前的今天,1928年4月6日(农历1928年闰2月16日),DNA的双螺旋结构詹姆斯·杜威·沃森出生。
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语: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 月6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与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与莫里斯·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詹姆斯·沃森生于芝加哥,受其父的影响颇大。据他自己在一篇文章中说,得到父亲三项真传:一,相信知识可以使人脱离“迷信”(即宗教);二,热爱观鸟;三,拥护民主党。十二岁时,参加一个名为“每事问孩子”(Quiz Kids)的电台问答游戏,15岁即以资优生的身分提早入读芝加哥大学,主修动物学。因为读到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科普名著《何谓生命?》(What is Life?),兴趣由候鸟的迁徙转到遗传学。
获得芝大的学位后,先后申请入读加州理工、哈佛的研究院,均不果,改进印第安纳大学,加入了萨尔瓦多·卢里亚(Salvador Luria)等人的“噬菌体集团”,正式涉足遗传学的研究。受到这个集团的影响,沃森开始相信 DNA就是基因的载体。1950年获博士学位,到哥本哈根作博士后研究,其间在那不勒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从莫里斯·魏尔金斯(Maurice Wilkins)的演讲中得知DNA具规则的结构,坚定了他解决DNA结构的决心。1951年,转到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认识克里克,一同利用X光衍射的数据,建构DNA模型。终于,二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在同年4 月25日将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
1956 年沃森到哈佛大学当助教,1961年获升为教授。1962年,与克里克、魏尔金斯因为对DNA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65年出版了划时代的教科书《基因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68年出版《双螺旋》,同年开始兼任位于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险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总管,并将研究方向转移到癌症。1976年辞去哈佛的职位,专注于冷泉港的职务。1988年,获美国国家卫生局委任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助理主管,一年后成为人体基因组研究国家中心的首任主管,担当此职直至1992年。1994年,成为冷泉港首任总裁。
点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开山大佬,学术权威已经不足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