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6日 中国电磁之父马伟明出生
在59年前的今天,1960年4月6日(农历1960年3月11日),中国电磁之父马伟明出生。
马伟明(1960年4月6日出生),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马伟明院士,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表示,中国在舰艇尖端电磁装备研究方面的实力“肯定超过美国”。
中国电磁之父马伟明
“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一项技术)领先不领先,先进不先进不是自己说的,需要世界同行评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用了美国人1/5的时间就把电磁阻拦做完了,有了电磁弹射的技术阻拦还难吗?弹射和阻拦是一个正一个反,解决了正,解决反不就容易了吗?”
这两句,是马伟明院士的接受采访时的原话。信心十足,中国已经决定在第三艘航母装备成熟可靠的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装备,反超美国!
中国电磁弹射试验场
光说不练假把式,最近,央视科技频道首次曝光了中国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技术的真实进展,让人兴奋不已。我国在路上的电磁弹射系统,已经完成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和电磁阻拦降落,系统成熟度高,稳定可靠,完全可以上舰。
电磁弹射
为什么电磁弹射这么好?相比老式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有着如下优势:
提高出动效率:电磁弹射准备时间短,运行效率高,可以大大提高舰载机出动率。
使用范围更广:无论是舰载战斗机,还是小型无人机,又或者是大型预警机,电磁弹射器都可以弹射。
稳定性提高:当前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的两次重大故障间的平均周期是405周,而电磁弹射器可以达到1300周。
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电磁弹射器的效率相比蒸汽弹射器大幅提高,使用成本大为降低。
减少对舰上辅助系统的要求:蒸汽弹射器依赖于航母提供的大批辅助系统,电磁弹射器则简化了许多。
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虽然已经装上电磁弹射,但是问题很多。相信,在电磁弹射方面,弯道超车很快就成真!
福特号的电磁弹射不稳定,电磁阻拦就更是不行
马伟明名言:“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经过5年的不懈冲刺,马伟明带领项目组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43项关键技术全部被攻克,申报国防专利32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评审时激动不已,认为这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