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7日 卢旺达大屠杀真相?
在25年前的今天,1994年4月7日(农历1994年2月27日),卢旺达大屠杀真相?。
卢旺达大屠杀遇难者照片
屠杀惨案后,幸存者从政府收缴的砍刀堆放处边上走过
2014年4月7日,卢旺达纪念大屠杀发生20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等出席纪念活动。只是因与法国“意见不合”,卢旺达禁止法国大使出席活动。1994年4月7日开始,卢旺达胡图族人与图西族人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大屠杀,大约有80万到100万人丧生,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
1890年到1918年时卢旺达为德国的殖民地,1918年到1962年为比利时的殖民地。少数民族图西族(约18%)始终统治着占约80%左右人口的胡图族。在比利时人离开后,政权交还给占多数人口的胡图族。在1962年卢旺达独立后,政府也未妥善处理民族之间的对立问题。图为电影截图。
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卢旺达政府一直对图西族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在大屠杀前的三年里,国家控制的媒体甚至把图西族人视同为国家的敌人,大力加以挞伐和煽动,引起图西族人的恐惧和仇恨。一家受到党政军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广播电台在大屠杀前九个月,宣传对图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开宣布须被处决的名单。
在1990年,由图西族难民组成的反政府集团-卢旺达爱国阵线从乌干达入侵至卢旺达北部,企图推翻由胡图族领导的政府。在卢旺达内战期间,非洲法语国家和法国支持图西族,乌干达支持胡图族。这加剧了卢旺达国内种族之间的紧张气氛。在卢旺达政府控制的媒体鼓吹下,许多胡图族人开始着迷于胡图族权利意识形态。
胡图族权利意识形态中宣称图西族应当被奴役,胡图族人应当不惜任何代价来平定图西族的骚乱。持续的种族冲突导致反对派占领了北方,从而取代了北方的大量胡图族人,而在南方,胡图族则定期屠杀图西族人。由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领导的卢旺达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在1993年签订了停火协议,这个协议也叫作阿鲁沙协议。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胡图族总统均罹难,是谁击落客机至今不明,有传闻指出是图西族游击队,也有传闻说是胡图族激进份子,因不满总统将与图西族签订权利共用协议,而计划了这件暗杀事件。
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
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是一部由英国、南非、加拿大和意大利四国于2004年共同拍摄的电影。该片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以此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及胡图族难民的故事。图为电影截图。
1994年联合国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成立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审判高级政府官员或军人。卢旺达政府则负责审判较低层级的领导人或平民。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2004年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同年4月7日,卢旺达举行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以哀悼大屠杀遇难者。
经过历时十年的审判,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6月24日宣布,判处涉及卢旺达大屠杀案件的6名嫌疑犯25年到终身监禁,其中唯一被起诉的女性、卢旺达的一位前部长尼拉马苏胡科及其儿子因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等罪名被判终身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