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3日 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在92年前的今天,1927年5月3日(农历1927年4月3日),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年,美国著名的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世界电影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是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国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则由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它作曲。放映时,乐师根据作曲家提供的总谱演奏。不用说,演奏的规模视条件而定:大多数是由一位乐师独奏(钢琴或小提琴),有时由几位乐师合奏,偶尔则出动交响乐队。
爵士歌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当1927年美国出现有声片之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音不再只是配乐;环境音响和对白的闯入银幕,使已趋成熟的影像艺术面临改型的危机。在此之前,电影是在“无声无色”的条件下成为一种新型艺术的。它不仅没有为“无声无色”感到遗憾,相反,“无声无色”恰恰是使电影成为艺术的一个基本条件。如今,声音的闯入必然打破已经形成的“元素平衡”。所以,在有声片出现的初期,一些艺术家和电影理论家对声音抱有怀疑,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电影观众对声音的态度却是一致给予欢迎。
爵士歌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在默片时代形成的影像艺术面临着自身被淹没的危机。电影艺术家们对声音的态度由怀疑、对立到采纳的转变,使这种“危机”转变为发展的“契机”。爱森斯坦等人关于有声片的宣言,他们的“音画蒙大奇”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是上述转变的典型代表。
到3O年代,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时代已经出现的类型片,由于声音的出现而更趋成熟,更多样化;至于音乐喜剧片、警匪片,如果没有声音就无法出现和发展。声音也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具写实效果的条件。
在“音画艺术”趋于成熟的30年代,写实主义思潮几乎波及各国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