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秦氏的历史和发展_秦姓的祖先是谁?
时间:2021-11-08 21:26:51 来源:易德居 关键词:秦
秦姓渊源 得姓始祖:伯益。
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怀孕生下儿子大业。大业的儿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并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给他为妻。伯益的后人非子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养育良种马,深得孝王欢心,就封他在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富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其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秦姓。伯益从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周孝王给伯益后裔非子的封地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源于嬴姓的秦,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与《史记》记载,传说颛顼有个叫女修的孙女,成天快快乐乐,自由自在。有一次她去野外玩,捡到一只燕子蛋,毫不犹豫就吃了下去,结果怀孕生下儿子皋陶(即大业)。皋陶后来娶了少典氏的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即大费)。帝舜因为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他姓嬴,同时还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给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大儿子名叫大廉,因办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所以又称鸟俗氏。鸟俗氏兢兢业业干活,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被封为诸侯。商纣王时,鸟俗氏有一个后人叫飞廉。
飞廉是个飞毛腿,他的儿子恶来是个大力士,父子俩都成为商纣王的亲信。周武王灭商后,飞廉和恶来都被杀死。飞廉的小儿子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这时恶来的后裔大骆也来归附造父,因造父得宠而沾光,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一说今甘肃礼县)。大骆有个庶子叫非子,从小喜欢同牛羊打交道,长大后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在桃林(今陕西华山)养育良种马,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今甘肃天水西南部),为附庸国(地位低于诸侯国),并让他恢复了嬴姓,称之为秦嬴。非子的三世孙秦仲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后秦仲被北方少数民族犬戎人杀死,但其长子最终击败了犬戎。到庄公之子秦襄公的时候,因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有功,秦国被升为诸侯国。襄公的儿子文公再度击退了犬戎,占有岐山以西妁广大地方。
秦始建国于雍(今陕西凤翔),其后,国都多次迁徙,先后迁脚邑(今陕西洛川)、平阳邑(今陕西宝鸡)、雍(今陕西凤翔)、栎阳县(今陕西临潼)等地。后来,秦穆公横扫十二国,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业。但因战国初期经济较落后,又常发生内乱,国力逐渐衰落,被魏国攻取了河西一带(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逐渐增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惠王时击败魏国,再振雄风,最终夺回河西,并一鼓作气,开疆辟土攻灭巴蜀之国,夺取楚国的汉中。秦昭王更是不断攻城掠地,使得魏、韩、赵、楚等国元气大伤。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纵横捭阖,吞并四方,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故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都咸阳,进一步统一了东南、西南地区。秦朝传了两代十二年,由于施政苛暴,于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推翻,而代之以西汉王朝。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这便是陕西秦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为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今河南范县旧城)。后以邑为氏。
西周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宗法制,它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其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嫡长子为大宗,其余的儿子为小宗。如,最先一代的诸侯往往是王的兄弟,他们相对王来说是小宗,而他们的嫡长子又可继承诸侯位,别的儿子自然便为伯,相对侯位来说就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分封。宗法制对姓氏的产生及演变影响深远。一般诸侯国国君的嫡长子继承其父当国君;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无权继承君位,必须分出去自立一家,获得新氏,成为这一支(新氏)的始祖、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别子为祖”。这样往往别子开创一些新的姓氏,并由其嫡长子继承。源于姬姓的秦姓就是由周文王的别子周公旦之非嫡长后裔所开启,其承继并系如下:
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在位时,把少暤(昊)之墟曲阜(今山东曲阜东北古城)赐分给他的弟弟周公旦,封他为鲁公。后来因周武王逝世时周成王尚年幼,不具独立执政之能力,于是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就让他的儿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伯禽出发前,周公曾告诫他说:“我虽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说起来应该是地位显赫的,但我依然害怕怠慢天下有贤之士,往往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你现在去鲁国,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是王室之后而骄躁。”伯禽到鲁国后,在周公的指点下,尽心治理,且在平叛“三监之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鲁国呈现一派政清居安的景象。伯禽的裔孙以公族为大夫,食采于秦邑(今河南范县旧城),其后人有以邑为姓者,称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如鲁国的秦非、燕国的秦开、楚国的秦商,均为鲁国秦氏后裔。这便是河南或山东秦氏之源。
第三个渊源: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群辅录》记载:“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曾并为雷泽之游一”。又据《大姓源流》等有关资料所载,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这说明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邑为氏之说。
第四个渊源:源于巴尔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穆奇德氏祖上穆奇德·罗拔伙世居辽阳,隶属巴尔虎旗蒙古。巴尔虎旗蒙古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葛尔丹部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张家口一带。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北部),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清乾隆年间至凤凰城葛藤峪定居,后又迁居凤城镇,取汉字“秦”为氏。
金朝抹捻氏以及清朝穆颜氏,后有改为秦氏者。
另有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繁衍,成为秦姓一支。
第五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后汉书》中记载:大秦“西海环其国,惟西北通陆道”,且“东西南北名数千里。有城四百余所。土中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珍怪之物”。另外一些地理类或野史杂记中,也多载大秦产珍奇异物之语。我国史籍所言的大秦其实指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我国古代与大秦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加强了交流。
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奉命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等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后,因海上天气剧变,浊浪滔天,难以行船未能到达大秦。公元166年大秦皇帝曾遣使带着许多礼物来到中国。晋武帝时大秦国再次遣使者来中国通好。在以后的诸代,中国与大秦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更是名证。
大秦人或出使、或经商来到中国后,多因中国物饶民丰、山川秀美、文化高度发达而愿居留,不愿再回去。这些人依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便以“秦”为姓。从此,子子孙孙一代代繁衍在中国。这些人就成为了秦姓的始祖之一。如三国时的商人秦纶等。古时西域及欧洲多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的变化。
迁徙分布
在我国的秦姓主要划分为两支,分别为西北的一支和东部及东南部的一支。前一支为颛顼赢姓的后代,发源地是甘肃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灭亡以后,其公族便以国名为姓氏,其后裔多居于陕西等地。后一支则为黄帝姬姓的后代,其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秦姓繁衍的主流,而且其从一开始就向陕西省境内及湖北省播迁。在战国时期,秦姓族人北上发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先秦时期,秦姓已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地。到了西汉初年,为了清除各地的旧贵族及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刘敬)的建议,迁徙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关东(今陕西省潼关以东的地区)的豪族到关中,从而使之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人口大约有二十万之众,这其中就有山东秦姓的一支豪族迁居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这支秦姓人丁兴旺,官宦众多,故世号“万石秦氏”,从而成为当地一望族。与此同时,已有秦姓或迁入甘肃、江苏,或迁入四川、北京等地。大约在汉末或三国时期,源自姬姓后裔的秦姓有一支迁入山西,后形成一大郡望,即太原郡。而秦姓南迁始于秦代以前,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断,秦姓便再次南迁。同时,在今甘肃境内又形成一大郡望,即天水郡。魏晋以后,已分布于江南许多地方,以江苏、浙江为主,其中江苏以无锡,浙江以绍兴、宁波最为集中。宋、元、明时期,秦姓有迁至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遍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有不少移居海外,从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广播,枝叶进一步繁茂。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郡望堂号 1、郡望
秦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元和姓纂》所载,主要有四个: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阁下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今山东省淄博)。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此外,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余堂”等。
宗族特征
1、秦姓在中国历史上向外播迁较早,并且广布于多个省份。
2、秦姓在家族史上,出现大量名人,并分布于各个领域之中。
3、各支秦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四年秦振生修《秦氏家谱》,陕西省户县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德富乐顺,树圣祥荣,振春承宗”。1920年秦启泰等修《秦氏族谱》,湖北随州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明信舒淳英,铭启胜乾贵。”
秦氏家谱文献全国各地的秦姓诸支多有家谱,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遭受战争、灾害和人为的损坏,许多珍贵的家谱资料遭到破坏,难以为续。
文献: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初稿。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练川秦氏宗谱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泗泾秦氏宗谱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秦氏支谱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洞庭秦氏七修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水秦氏宗谱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定阳秦氏宗谱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临海后街秦氏宗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荆南秦氏族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秦氏族谱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曲江秦氏家谱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西秦氏宗谱十三卷,首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西秦氏家谱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秦氏族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秦氏族谱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东黄堆秦氏族谱六卷,民国二十四年修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益阳秦氏四修族谱十四卷,(民国)秦臻康主修,194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沅江秦氏四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秦钟运等主修,193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氏通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秦武燮主修,1921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合川市四川秦氏联宗大谱不分卷,(现代)秦定光等修,1998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秦瀛纂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兰枝、秦尧曦等重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残本)、日本、美国。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秦光磊、秦敦世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陡门秦氏宗谱十卷,(清)秦世镕、秦世铨编,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跋)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浙江慈溪慈水秦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秦近水纂修,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秦祖泽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美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氏族谱不分卷,(清)秦启烶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秦氏石研斋手抄本。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美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清)秦基续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石印本二册。注:秦金鉴首辑於咸丰元年。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常山定阳秦氏宗谱三卷,(民国)秦新喜、金淘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本(序)。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龙尧乡棋盘山村。
浙江临海後衔秦氏宗谱不详,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现收藏在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安徽潜山秦氏族谱十四卷,(清)秦延奎等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木刻活字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舒城秦氏族谱二十一卷,(清)秦斗斋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义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霍山秦氏族谱二十五卷,末一卷,(民国)秦铮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北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秦玉田等八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继述堂木刻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美国。
湖北咸丰曲江秦氏家谱二卷,(民国)秦秀彰、秦秀选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咸丰县档案馆。
湖南宁乡秦氏三修支谱,著者待考,今仅存第二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秦氏四修支谱九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第五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秦氏四修支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秦承基纂修道光五年咏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锡山秦氏后双考征文汇录,(民国)黄龙骧撰,民国九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陡门秦氏辛西宗谱补遗五卷,(民国)佚名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秦光磊纂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兹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秦祖泽纂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氏族谱二十五卷,末一卷,(民国)秦峥纂修,民国十三年敦伦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歙县莘野秦氏宗谱,秦吉曜等修,清光绪三十年培德堂修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秦氏支谱,(民国)秦孟秋等修,民国十年天水堂梓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泾川秦峰程氏宗谱十四卷,(清)程家恭修,清乾隆四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水南秦氏宗谱,(清)秦万和等纂修,清光绪元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县秦氏宗谱,(清)秦佩等纂,清嘉庆九年永德堂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清)秦锦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永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亭泗泾秦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秦钟骏纂修,民国六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剡县剡西秦氏宗谱三卷,(清)秦仁风主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剡县剡西秦氏宗谱三卷,(清)秦世凰等主修,清咸丰五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崇明秦氏宗谱二十四卷,(清)秦士华等纂,清宣统元年崇德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崇明秦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十九年怡怡堂木刻活字本十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秦氏宗谱八卷,(清)秦玉川等纂,清宣统二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不分卷,清朝年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清)秦本始等纂,清乾隆十一年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瀛纂,清嘉庆二十四年木刻活字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兰枝纂,清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澹如公支家谱不分卷,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陡门秦氏宗谱,(清)秦荣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归厚堂木刻活字本十册,今仅存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陡门秦氏辛酉宗谱补遗五卷,附一卷,(民国)秦士铨等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堇西秦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秦嗣瀛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六训堂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秦氏宗谱稿不分卷,(现代)秦永聚修,1960年油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清)秦基纂修,清宣统三年石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溧阳秦氏宗谱,(清)秦春茂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肃雍堂木刻活字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三卷、第十六卷、卷首,卷末。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秦氏四修支谱,清朝年间天水堂木刻活字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潜山重修秦氏宗谱八卷,(清)秦继哲等修,清乾隆三年木刻活字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州西厢里张五甲张氏族谱不分卷,(清)张世英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渭南县署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姓典故、对联、成语 〖济公妙对戏秦桧〗
济公幼年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岁时,就将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等一些古书背得滚瓜烂熟;作的诗文,气势宏大,很有感染力。同时,也极善对句,还学得一手好医术。
一次,宰相秦桧的儿子病了,他屈驾亲临灵隐寺求刚刚出师的道济和尚诊治。济公这时才十六岁,但对这位朝中佞臣早已心怀不满。他来到秦府,看也不看秦家公子,就大大咧咧地说:“我和尚得吃饱喝足了,才能瞧病。”虽然此时济公出语鲁莽,可为了治儿子的病,秦相生怕怠慢了和尚,只好忍著气儿屈从,忙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酒足饭饱了,济公还是只字不提给秦公子瞧病的事,却要秦相出对凑兴解酒。秦桧看了看济公,不屑一顾地问:“你会对吗?”济公一傻笑:“会呀!”然后,漫不经心地昂起头,嘘了口气,又补上一句:“略知一点。”秦桧接著说:“既是这样咱们就对对子,不过要赌个东西。”“行——!行——!”济公拖著长长的音调回答。秦相又问:“赌什么呢?”济公略一沈思,说:“这样,我对上了,赢你一百两银子;对不上呢?我就将寺院裏的大匾送给大人!”济公夸著海口。
秦桧听罢,出一上联:
幽齐;
济公盯著秦桧冷笑一声,随即对出下联:
茅庐。
秦桧见济公答对敏捷,对得可以,接著又出一上联,还是两个字:
开窗;
济公把头一偏,又是一冷笑,脱口对道:
闭户。
济公仍对答如流。于是,秦相再出一联:
读书。
济公仍是不假思索,冷冷地一笑,对道:
写字。
这时,秦桧提高嗓门,十分肯定地说:“我这是一句话。”接著,将他前面的出句连起来念道:“幽齐开窗读书。”
济公痴望秦桧一眼,又是一声傻笑,说:“我这不也是一句话吗?”遂有声有色地吟道:“茅庐闭户写字;”
秦桧无话可说,就这样,输给了小和尚道济一百两银子。秦相不服,不相信就难不倒、赢不了这麽个蓬头垢面的小和尚。于是,赌著气说:“我再出一个拆字对儿,还赌一百两银子,怎么样?”济公歪著脑袋瓜儿,眯缝著一双小眼,嘴里像炸豆子一样蹦出了两个字:“请讲。”秦桧思索一会儿,出联曰:
酉卒是个醉,目垂是个睡。李太白怀抱酒坛在山坡躺,不晓他是醉,不晓他是睡;
济公略一思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朗声对道:
月长是个胀,月半是个胖。秦夫人手捧大肚在满院逛,不知她是胀,不知她是胖。
秦桧听了济公的这个答对。连连摇头摆手,说:“小和尚真淘气!这个不算,我另出一个。”不容济公争辩,秦桧又吟一上联:
佛祖解绒绦,捆和尚绑颠僧;
“你秦相要解绒绦捆我和尚绑我颠僧吗?”济公毫不留情,接口对道:
天子抖玉锁,拿佞臣擒奸相。
济公拉出“天子”,且“拿”且“擒”,物件就是你“佞臣”,“奸相”秦桧,不予宽容。
秦桧又输了一百两银子,秦相不得不服了这“疯和尚”,连声称赞道:“真乃奇才!”
济公酒足饭饱了,见秦相对句认输,才慢慢地站起身,连打了两饱嗝,又“哈
哈”地向上张开两手伸了个懒腰,足足的把个身子骨儿舒展了一下,然后,才把手一挥,说:“为秦公子看病去。”(齐凤山整理)
〖秦大士愧姓秦〗
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秦大士,早年曾因咏秦淮河绝句中的一句“淮水而今尚姓秦”而诗名大起。
一次,秦大士跟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一起兴致勃勃地游西湖,游到岳飞墓前,大家看到跪在墓前的秦桧,不由得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人发现秦大士沉默不语,就故意拉住他就秦桧跪像题对联。秦大士虽很不情愿,又不便发作。还是袁枚来得快,信口代他吟道:
人于宋后羞称桧;
秦大士红着脸,随口对道: 更多:kukulv.com
我到坟前愧姓秦。
从而秦大士自己秦朝自己解了围。后此联由秦大士书写,至今尚存。
后来,人们都说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乾隆耳朵里了。一次秦大士陪乾隆皇帝闲聊。乾隆突然问:“人家都说你是秦桧的后人,此话当真?”秦大士没说别的,只答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秦大士撰联自误〗
状元秦大士当了十年官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请长假回江宁原籍省亲,从此不再出山,其时尚不足五十岁。他用积蓄所得在武定桥畔买下一处园林,此园林相传是明代尚书何汝宠的故宅。他很喜欢这座园林,特地给它命名为“瞻园”,用的是宋代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园中有一座东山楼,他又自撰长联一副曰:
辛勤遥此庐,抽身归矣,喜鸟鸣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晚日;
萧闲无闲事,闭户恬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上联说自己夺得状元,为官一场,好不容易挣下了这座园子。这就够了,可以抽身而退了。以后在这幽雅的园子里夏日凉阴,冬天晒太阳,厌倦仕途之心溢于言表。此句“簟”,竹席的意思。
下联表明自己虽是名人,却不希望门庭若市,还是关起门来,热茶一杯,好香一炉,以读书、著述自娱。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源于《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病,十分严重,国内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医治,便只好向临国请求名医。那时秦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称扁鹊先生,渤海郡鄚(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人。于是景公派使者去请他,使者到了秦国,和秦伯商量,秦、晋两国,因为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秦伯就让扁鹊去医治景公。
在扁鹊到达晋国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他的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扁鹊是著名的良医.如果他到来,恐怕会伤害我们,我看我们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没办法奈何我们。”
景公醒来以后,觉得很奇怪。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景公说:“你的病已经很重,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你患的毛病有两处:一处在肓的上面,一处在膏的下面。这两个地方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没有办法了.”景公听扁鹊说出病的根源,恰恰和梦中两个小孩所说一样,不禁赞叹道:“唉!你真是一位好医生呀!”于是叫人送了很厚的礼品给扁鹊,送他回去。
“膏肓”,中医学中人体部位的名称,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脏和横隔膜之间。旧说膏与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来用:“病入膏肓”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
后来,人们用“病入膏肓”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秦琼与义马〗
秦琼勇力超群,无人能比,他所使用的枪要比普通人用的枪重若干倍。早年,秦王李世民曾围困王世充于洛阳城。秦琼出场交战后,随意把枪插入洛阳城下,然后回到自己阵前。敌方城中出数十人,一起拔枪竟不能动之分毫。秦琼再次骑马返回城下,轻举枪,扬马而去,众人皆惊之。秦琼的马号“忽雷较”,常常以酒为水,到每月十五的时候,它的脖子上会竖起三领黑毡。“忽雷较”颇通人性,随秦琼出生入死上百次。秦琼因病亡故后,“忽雷较”则再也不肯进食,最后嘶鸣而亡。
〖秦桧与“油炸桧”〗
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点食品。说起它的来历,还和秦桧(就是那个杀害岳飞的坏蛋)有关呢。
油条也称油炸烩、油炸鬼。它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制造假证评诬陷岳飞,日夜逼供严弄拷打,还叫手下人将岳飞衣服剥夺掉,把鱼胶涂在身上,粘上麻皮,残忍地撕下一块块血淋淋的皮,使岳飞几次昏死过去,最后将岳飞害死在杭州狱中。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个个都义愤填膺,对秦桧、王氏深恶痛绝。
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死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想“你秦桧残害忠臣,我也叫你油里炸,为民族英雄出出气。”于是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就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齐拥上来,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其他小贩也跟着做起来了,因此做法越来越简单,成为一种条状的油炸面食,后来干脆叫它油条。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
“油炸桧”流传到今天,许多地区已改称“油条”,但仍然有些地方叫“油炸烩”或“油炸鬼”。
〖秦良玉割袍〗
明代苗族女将秦良玉,在平叛解除成都之围后,率白杆兵骑马进城,成都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年龄已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使她更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魅力。
巡抚朱燮元设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豪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一位临座的官员,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不放。秦良玉虽然恼怒,但不想让大家看出,于是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秦良玉不动声色,依旧举杯谈笑风生。那位失态的官员只好羞愧地离开席位。
秦姓宗祠通用对联〖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贤世胄;
万石家门。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骑都尉秦彭,字伯平,茂陵人。北征匈奴屡立战功。后为太守,有善政。本联系时人对他的称誉。
千门新日;
万石高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苏门学士;
蜀吏辩才。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认为是元祐党人,绍圣后多次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谈雅;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下联典出三国时蜀汉绵竹人秦宓,字子敕,少年时就有才华。刘备入益州后,将东征吴国时,他上书说“天时”不利,因此入狱。建兴年间,诸葛亮领益州牧,选他为别驾中郎。吴国使者张温来蜀,听说他博学多才,要和他辩论,他对答如流,使张温大为敬服。后官至大司农。
系承顼颛;
望出太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姓的源流和郡望。
凌烟列像;
穴石结庐。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将领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末跟从张须陀镇压李密等起义军,后归附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败后,曾跟从王世充,后投唐,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图像画于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秦系,字公绪,号东海钓客,越州会稽人。天宝末年考进士不中,隐居在剡溪,后在泉州南安九日山结庐,号南安居士。贞元年间曾官校书郎。与刘长卿、韦应物、顾况等人有唱和,诗作多表现隐逸闲适之情,风格简谈,有《秦公绪诗集》。
少游文学;
叔宝武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词人秦观,字少游。下联典指唐将秦琼,字叔宝。
圣徒乐善;
蜀史辩才。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秦非,孔子弟子,乐善慕道。下联典指三国秦宓,善辞令,时号“辩才”。
〖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室将军甲第;
明朝都督人家。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石柱马氏宗祠联。上联指汉马援将军;下联指明代巾帼英雄、大都督秦良玉。
〖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巾帼一人骁将略;
锦袍帛带仰官仪。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四川忠州人。通文词,善骑射。其夫马千乘死后,代统其众,所部号白杆兵。天启元年,率兵北一抗击后金,立下了功勋。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观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宋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秦观(1049-1100)自题卧房联。
金印夙传三世将;
绣旗争认四川营。
——李西讴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教育家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诗句联。四川营为秦良玉兵营驻地,在今北京市内。
意将画地成幽沼;
势拟驱山近小台。
——秦韬玉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代工部侍郎秦韬玉《亭台》诗句联。秦韬玉,京兆人,有诗一卷。
女休行曾传乐府;
男子装屡立战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秦氏女休,燕王的妻子,为宗族报仇,把仇人杀于市中,被捕入狱,后逢大赦得释还。三国时魏作家左延年据此写有乐府发曲歌辞《秦女休行》。下联说明代四川忠州人秦良玉,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的妻子,善骑射,常穿男子装。马千乘死后,她代其职务,所领部队号称“白杆兵”,天启初年率兵北上抵御后金(清),崇祯年间又曾入援京城。
〖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祖位尚书,功高麟阁;
孙成进士,应衍龙舒。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舒城五板桥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秦凤,明代人,建文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下联典指秦凤的孙子秦民悦,字宗化,明代人,天顺初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南京吏部尚书。
创立天元法;芳名长留世;
发明切脉术,妙手俱回春。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字古道,四川人。著有《数书九章》,创立天元法等。后以精于历学而被荐于朝廷。下联典指战国时名医秦越人,即扁鹊。渤海郡郑人,创造切脉医术,精通各科,遍游各地行医,医名甚著,后因秦太医妒忌而被害。
词章隽爽,多棣萼才名之美;
忠谠清贞,高后先直节之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崇贤馆学士秦景通,晋陵人。与弟玮俱有文名,皆精汉书。号大秦君、小秦君。当时治汉书者,多出其门。下联典指明代进士秦紘、秦鳌的事典(正直敢言,不畏权贵)。
博学宏才,俊逸诗名传奕世;
老年豪气,清新雅韵破长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郡上计掾秦嘉,陇西人,字士会,博学宏才,善诗,为东汉名诗人之一。他曾以诗与妻徐淑相赠答。下联典出唐代居士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亦号东海钓客。注《老子》,与刘长卿友善,以诗赠答。后汉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见《唐书》。“长城”指刘长卿,号“五言长城”。
天水流长,好向上头寻出处;
石葛绵远,共从根本做工夫。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堑圹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秦氏郡望为天水。下联典指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跟从长桑君学医,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用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越国为“带下医”(妇科),到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享有极高名望。后因为秦武王诊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石葛”,草药名。
秦姓历史名人 秦 冉:孔子弟子。姓秦,名冉,字开,春秋末年人。唐代开年间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秦 非:孔子弟子。姓秦,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唐代开元年间封“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秦 商:孔子弟子。姓秦,名商,字子丕,春秋末(公元前547-?)人。唐代开元年间封“上洛伯”,宋封“冯翊侯”。
秦 开:战国时燕国的一位名将,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 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 嘉:陇西(今甘肃省临洮东北)人,东汉著名诗人,因去洛阳赴任与妻不能面别,便做诗以赠而传为美名。
秦 宓: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累官至大司农,其文词藻壮美,惜作品多佚。
秦 观:字少游,北宋词人。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 桧:字会之,宋建唐(今江苏省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初谥忠献,改谥谬丑。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据闻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但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之后,与金廷和议,并于建炎四年(1130年)戏剧性的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后,一方面不断扶助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不断打压国内抗金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为与金廷再次签订和约铺平道路。相传平民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时今日的“油条”(香港地区仍称做“油炸鬼”)。
秦 仪:字凤冈,号梧园,江苏省无锡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称“秦杨柳”,名噪一时。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后第六任秦王,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故称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秦王嬴政即位时年仅13岁,政权旁落在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毒手中。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嬴政21岁,加冠亲政,立即清除了吕不韦等人,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任用李斯、尉镣、王翦等人,加紧进行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首灭韩,次第灭魏、灭楚、灭赵、灭燕、灭齐,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间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即秦王朝。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结束了诸侯分封政治。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咸阳筑宫室145处,藏美女万人以上。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宫前殿,史称阿房宫,殿上可容万人。始皇帝还在骊山修皇陵,坟高五十余丈,周五里余,掘地极深,灌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有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计其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至会稽,祭大禹,七月返至黄河平原津,病卧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宫(沙丘宫遗址在今河北平乡县东北)病死,享年五十岁。
秦纮(1426-1505) 明中期名臣。字世缨。单县人。景泰二年举进士,授南京御史。因弹劾宦官诸不法事,遭权贵忌恨,受中伤,谪降为湖广驿丞。天顺初任雄县知县,宦官杜坚捕杀天鹅,他杖其随从,被逮下诏狱。宪宗继位后,先后任葭州、秦州知州,继升为巩昌知府,再升为陕西右参政。因镇压岷州小股农民起义有功,进俸一级。成化十三年(1477)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弹劾镇国将军奇涧,奇涧之父庆成王反诬,致被逮下狱。宦官尚亨籍没秦家,仅得敝衣数件。成化帝甚受感动,赐钞万贯,夺奇涧等3人爵,他复职为河南巡抚,不久调任宣府。因抵御小王子入寇有功,进左佥都御史,仍兼宣府巡抚。不久,奉召回京任户都右侍郎,受万安所诬,降为广西右参政,不久又升为福建左布政使。孝宗即位后,受大学士王恕推荐,升任左副都御史,督理漕运,翌年进为右都御史,总督两户军务。上任不久即弹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以贪暴罪被逮下狱。柳景与周太后有亲,反诬秦纮。经廷讯,秦纮无罪,柳景被夺职,秦纮亦罢职。廷臣连疏请留,数月后复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十一年(1498)引疾回乡。弘治十四年以蒙古诸部扰边,奉召为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练士卒、易守将、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经奏准,修筑诸边城堡14O00余所,垣堑6400余里,固原遂为边防重镇。弘治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理户部事,以年老辞归。翌年死,赠官少保,谥襄毅。
秦堇父:春秋时鲁国大夫,勇力过人,后孟孙氏用之为戎右,为春秋战国时期名人。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人,亦为燕人,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叔宝:唐时名将,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宗权:秦姓在历史上唯一称帝者,唐末蔡州上蔡(今属河南省)人,曾任节度使,后战败投降黄巢,黄巢起义失败后称帝。
秦九韶:今四川省人,南宋著名数学家,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著有《数学九章》。
秦简夫: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著名戏曲作家,成书于元至顺年间的《录鬼簿》说他:“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后移居杭州。著有杂剧5种,现仅存《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孝义士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3种,另有《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其作品风格敦朴自然,与郑廷玉相近。朱权评其词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谱》)。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蕙田:清代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人,曾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其专著《五礼通考》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清代梁溪(今江苏省无锡)人,著名的书画理论家。曾官广东碧申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未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画学心印(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 。另著有《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卒年六十。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后被封为燕王。原名日昌。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10月封顶天侯,代石达开驻守安庆。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师救庐州(今合肥),并出师援救北伐军,至舒城返回。后与湘军激战失利,退至安徽宿松、太湖一带。1855年败清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汉口、汉阳。次年1月,东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再克扬州。后与石达开合兵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今南京)之围。7月,因在丹阳受挫,革去王爵。后在杨韦事变中,与韦昌辉合谋杀杨秀清及杨部太平军,于11月28日被处死,并革除封号。
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省长沙人,民主主义革命者,拥护变法运动,曾任《清议报》编辑。大通起义失败后逃往新加坡去见康有为;因自立军经费问题,愤然与康绝交,又到横滨找梁启超,梁已为逃避自立军将士的责难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东京创编《国民报》。
近代民主革命秦姓高级将领、革命烈士 秦遂生(?-1911),一名秦炳,四川省广安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弁目学校。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与熊克武倡办民军,并于是年冬至大竹,会晤“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同佘英、廖腾霄、罗汉生等议定于广安起义。次年2月起义发动,与熊克武等攻入保安营,因时间差误,各路民军不及应援,遂失败。他经川北至成都,又赴叙州、屏山,准备再举。1910年(宣统二年)复组义军,被人告密,避走重庆,遇杨庶堪、罗俊生等。罗发起组织南川森林牧畜公司,作为党人往来憩息场所。他前往泸州、永宁募股,以事未成行,遂经云南,赴广东。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战斗中中弹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秦姓当代将军 秦启尧(1929.1-2002.1.25),山东省枣庄县人。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八路军某部会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股长、科长、研究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计划处参谋,军政大学后勤系后勤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9年11月离职休养。
1955年10月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5月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5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月25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秦姓开国将军 秦基伟中将
秦基伟(1914-199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31军第274团团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31军第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秦赖游击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五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秦化龙少将
秦化龙(1913-1991),原名季康,曾用名余湘,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人。1926年任乡儿童团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1933年调少共湘鄂赣省委任少先队总队长,少共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区后方留守部队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边区游击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西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坚持了湘鄂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湘鄂赣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旋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因患病赴苏联治疗。后留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途经新疆,留在新疆工作,1942年被盛世才软禁,同时被捕的有陈潭秋、毛泽东等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全体人员及病残干部家属小孩共610余人。在狱中曾任绝食斗争谈判代表,1945年出狱。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渤海纵队11师政治委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3军9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公安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农村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61年到1964年任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6月29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秦光远少将
秦光远(1913-200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四方面军野战医院医生、分院医务务主任,第4军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卫生队队长,旅军医处处长,1941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后任旅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2纵队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21兵团卫生部政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33文化速成中学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文化学校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军区后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年晋升为少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9月9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怀孕生下儿子大业。大业的儿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并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给他为妻。伯益的后人非子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养育良种马,深得孝王欢心,就封他在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富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其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秦姓。伯益从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周孝王给伯益后裔非子的封地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源于嬴姓的秦,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与《史记》记载,传说颛顼有个叫女修的孙女,成天快快乐乐,自由自在。有一次她去野外玩,捡到一只燕子蛋,毫不犹豫就吃了下去,结果怀孕生下儿子皋陶(即大业)。皋陶后来娶了少典氏的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即大费)。帝舜因为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他姓嬴,同时还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给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大儿子名叫大廉,因办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所以又称鸟俗氏。鸟俗氏兢兢业业干活,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被封为诸侯。商纣王时,鸟俗氏有一个后人叫飞廉。
飞廉是个飞毛腿,他的儿子恶来是个大力士,父子俩都成为商纣王的亲信。周武王灭商后,飞廉和恶来都被杀死。飞廉的小儿子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这时恶来的后裔大骆也来归附造父,因造父得宠而沾光,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一说今甘肃礼县)。大骆有个庶子叫非子,从小喜欢同牛羊打交道,长大后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在桃林(今陕西华山)养育良种马,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今甘肃天水西南部),为附庸国(地位低于诸侯国),并让他恢复了嬴姓,称之为秦嬴。非子的三世孙秦仲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后秦仲被北方少数民族犬戎人杀死,但其长子最终击败了犬戎。到庄公之子秦襄公的时候,因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有功,秦国被升为诸侯国。襄公的儿子文公再度击退了犬戎,占有岐山以西妁广大地方。
秦始建国于雍(今陕西凤翔),其后,国都多次迁徙,先后迁脚邑(今陕西洛川)、平阳邑(今陕西宝鸡)、雍(今陕西凤翔)、栎阳县(今陕西临潼)等地。后来,秦穆公横扫十二国,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业。但因战国初期经济较落后,又常发生内乱,国力逐渐衰落,被魏国攻取了河西一带(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逐渐增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惠王时击败魏国,再振雄风,最终夺回河西,并一鼓作气,开疆辟土攻灭巴蜀之国,夺取楚国的汉中。秦昭王更是不断攻城掠地,使得魏、韩、赵、楚等国元气大伤。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纵横捭阖,吞并四方,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故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都咸阳,进一步统一了东南、西南地区。秦朝传了两代十二年,由于施政苛暴,于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推翻,而代之以西汉王朝。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这便是陕西秦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为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今河南范县旧城)。后以邑为氏。
西周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宗法制,它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其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嫡长子为大宗,其余的儿子为小宗。如,最先一代的诸侯往往是王的兄弟,他们相对王来说是小宗,而他们的嫡长子又可继承诸侯位,别的儿子自然便为伯,相对侯位来说就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分封。宗法制对姓氏的产生及演变影响深远。一般诸侯国国君的嫡长子继承其父当国君;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无权继承君位,必须分出去自立一家,获得新氏,成为这一支(新氏)的始祖、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别子为祖”。这样往往别子开创一些新的姓氏,并由其嫡长子继承。源于姬姓的秦姓就是由周文王的别子周公旦之非嫡长后裔所开启,其承继并系如下:
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在位时,把少暤(昊)之墟曲阜(今山东曲阜东北古城)赐分给他的弟弟周公旦,封他为鲁公。后来因周武王逝世时周成王尚年幼,不具独立执政之能力,于是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就让他的儿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伯禽出发前,周公曾告诫他说:“我虽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说起来应该是地位显赫的,但我依然害怕怠慢天下有贤之士,往往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你现在去鲁国,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是王室之后而骄躁。”伯禽到鲁国后,在周公的指点下,尽心治理,且在平叛“三监之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鲁国呈现一派政清居安的景象。伯禽的裔孙以公族为大夫,食采于秦邑(今河南范县旧城),其后人有以邑为姓者,称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如鲁国的秦非、燕国的秦开、楚国的秦商,均为鲁国秦氏后裔。这便是河南或山东秦氏之源。
第三个渊源: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群辅录》记载:“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曾并为雷泽之游一”。又据《大姓源流》等有关资料所载,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这说明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邑为氏之说。
第四个渊源:源于巴尔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穆奇德氏祖上穆奇德·罗拔伙世居辽阳,隶属巴尔虎旗蒙古。巴尔虎旗蒙古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葛尔丹部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张家口一带。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北部),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清乾隆年间至凤凰城葛藤峪定居,后又迁居凤城镇,取汉字“秦”为氏。
金朝抹捻氏以及清朝穆颜氏,后有改为秦氏者。
另有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繁衍,成为秦姓一支。
第五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后汉书》中记载:大秦“西海环其国,惟西北通陆道”,且“东西南北名数千里。有城四百余所。土中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珍怪之物”。另外一些地理类或野史杂记中,也多载大秦产珍奇异物之语。我国史籍所言的大秦其实指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我国古代与大秦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加强了交流。
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奉命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等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后,因海上天气剧变,浊浪滔天,难以行船未能到达大秦。公元166年大秦皇帝曾遣使带着许多礼物来到中国。晋武帝时大秦国再次遣使者来中国通好。在以后的诸代,中国与大秦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更是名证。
大秦人或出使、或经商来到中国后,多因中国物饶民丰、山川秀美、文化高度发达而愿居留,不愿再回去。这些人依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便以“秦”为姓。从此,子子孙孙一代代繁衍在中国。这些人就成为了秦姓的始祖之一。如三国时的商人秦纶等。古时西域及欧洲多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的变化。
迁徙分布
在我国的秦姓主要划分为两支,分别为西北的一支和东部及东南部的一支。前一支为颛顼赢姓的后代,发源地是甘肃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灭亡以后,其公族便以国名为姓氏,其后裔多居于陕西等地。后一支则为黄帝姬姓的后代,其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秦姓繁衍的主流,而且其从一开始就向陕西省境内及湖北省播迁。在战国时期,秦姓族人北上发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先秦时期,秦姓已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地。到了西汉初年,为了清除各地的旧贵族及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刘敬)的建议,迁徙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关东(今陕西省潼关以东的地区)的豪族到关中,从而使之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人口大约有二十万之众,这其中就有山东秦姓的一支豪族迁居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这支秦姓人丁兴旺,官宦众多,故世号“万石秦氏”,从而成为当地一望族。与此同时,已有秦姓或迁入甘肃、江苏,或迁入四川、北京等地。大约在汉末或三国时期,源自姬姓后裔的秦姓有一支迁入山西,后形成一大郡望,即太原郡。而秦姓南迁始于秦代以前,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断,秦姓便再次南迁。同时,在今甘肃境内又形成一大郡望,即天水郡。魏晋以后,已分布于江南许多地方,以江苏、浙江为主,其中江苏以无锡,浙江以绍兴、宁波最为集中。宋、元、明时期,秦姓有迁至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遍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有不少移居海外,从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广播,枝叶进一步繁茂。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郡望堂号 1、郡望
秦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元和姓纂》所载,主要有四个: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阁下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今山东省淄博)。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此外,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余堂”等。
宗族特征
1、秦姓在中国历史上向外播迁较早,并且广布于多个省份。
2、秦姓在家族史上,出现大量名人,并分布于各个领域之中。
3、各支秦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四年秦振生修《秦氏家谱》,陕西省户县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德富乐顺,树圣祥荣,振春承宗”。1920年秦启泰等修《秦氏族谱》,湖北随州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明信舒淳英,铭启胜乾贵。”
秦氏家谱文献全国各地的秦姓诸支多有家谱,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遭受战争、灾害和人为的损坏,许多珍贵的家谱资料遭到破坏,难以为续。
文献: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初稿。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练川秦氏宗谱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泗泾秦氏宗谱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秦氏支谱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洞庭秦氏七修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水秦氏宗谱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定阳秦氏宗谱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临海后街秦氏宗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荆南秦氏族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秦氏族谱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曲江秦氏家谱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西秦氏宗谱十三卷,首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西秦氏家谱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秦氏族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秦氏族谱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东黄堆秦氏族谱六卷,民国二十四年修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益阳秦氏四修族谱十四卷,(民国)秦臻康主修,194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沅江秦氏四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秦钟运等主修,193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氏通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秦武燮主修,1921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合川市四川秦氏联宗大谱不分卷,(现代)秦定光等修,1998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秦瀛纂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兰枝、秦尧曦等重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残本)、日本、美国。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秦光磊、秦敦世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陡门秦氏宗谱十卷,(清)秦世镕、秦世铨编,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跋)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浙江慈溪慈水秦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秦近水纂修,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秦祖泽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美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氏族谱不分卷,(清)秦启烶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秦氏石研斋手抄本。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美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清)秦基续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石印本二册。注:秦金鉴首辑於咸丰元年。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常山定阳秦氏宗谱三卷,(民国)秦新喜、金淘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本(序)。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龙尧乡棋盘山村。
浙江临海後衔秦氏宗谱不详,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现收藏在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安徽潜山秦氏族谱十四卷,(清)秦延奎等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木刻活字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舒城秦氏族谱二十一卷,(清)秦斗斋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义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霍山秦氏族谱二十五卷,末一卷,(民国)秦铮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北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秦玉田等八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继述堂木刻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美国。
湖北咸丰曲江秦氏家谱二卷,(民国)秦秀彰、秦秀选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咸丰县档案馆。
湖南宁乡秦氏三修支谱,著者待考,今仅存第二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秦氏四修支谱九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第五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秦氏四修支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秦承基纂修道光五年咏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锡山秦氏后双考征文汇录,(民国)黄龙骧撰,民国九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陡门秦氏辛西宗谱补遗五卷,(民国)佚名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秦光磊纂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兹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秦祖泽纂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氏族谱二十五卷,末一卷,(民国)秦峥纂修,民国十三年敦伦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歙县莘野秦氏宗谱,秦吉曜等修,清光绪三十年培德堂修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秦氏支谱,(民国)秦孟秋等修,民国十年天水堂梓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泾川秦峰程氏宗谱十四卷,(清)程家恭修,清乾隆四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水南秦氏宗谱,(清)秦万和等纂修,清光绪元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县秦氏宗谱,(清)秦佩等纂,清嘉庆九年永德堂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清)秦锦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永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亭泗泾秦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秦钟骏纂修,民国六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剡县剡西秦氏宗谱三卷,(清)秦仁风主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剡县剡西秦氏宗谱三卷,(清)秦世凰等主修,清咸丰五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崇明秦氏宗谱二十四卷,(清)秦士华等纂,清宣统元年崇德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崇明秦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十九年怡怡堂木刻活字本十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秦氏宗谱八卷,(清)秦玉川等纂,清宣统二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不分卷,清朝年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清)秦本始等纂,清乾隆十一年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瀛纂,清嘉庆二十四年木刻活字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兰枝纂,清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秦氏宗谱澹如公支家谱不分卷,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陡门秦氏宗谱,(清)秦荣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归厚堂木刻活字本十册,今仅存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陡门秦氏辛酉宗谱补遗五卷,附一卷,(民国)秦士铨等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堇西秦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秦嗣瀛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六训堂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秦氏宗谱稿不分卷,(现代)秦永聚修,1960年油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清)秦基纂修,清宣统三年石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溧阳秦氏宗谱,(清)秦春茂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肃雍堂木刻活字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三卷、第十六卷、卷首,卷末。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秦氏四修支谱,清朝年间天水堂木刻活字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潜山重修秦氏宗谱八卷,(清)秦继哲等修,清乾隆三年木刻活字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州西厢里张五甲张氏族谱不分卷,(清)张世英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渭南县署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姓典故、对联、成语 〖济公妙对戏秦桧〗
济公幼年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岁时,就将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等一些古书背得滚瓜烂熟;作的诗文,气势宏大,很有感染力。同时,也极善对句,还学得一手好医术。
一次,宰相秦桧的儿子病了,他屈驾亲临灵隐寺求刚刚出师的道济和尚诊治。济公这时才十六岁,但对这位朝中佞臣早已心怀不满。他来到秦府,看也不看秦家公子,就大大咧咧地说:“我和尚得吃饱喝足了,才能瞧病。”虽然此时济公出语鲁莽,可为了治儿子的病,秦相生怕怠慢了和尚,只好忍著气儿屈从,忙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酒足饭饱了,济公还是只字不提给秦公子瞧病的事,却要秦相出对凑兴解酒。秦桧看了看济公,不屑一顾地问:“你会对吗?”济公一傻笑:“会呀!”然后,漫不经心地昂起头,嘘了口气,又补上一句:“略知一点。”秦桧接著说:“既是这样咱们就对对子,不过要赌个东西。”“行——!行——!”济公拖著长长的音调回答。秦相又问:“赌什么呢?”济公略一沈思,说:“这样,我对上了,赢你一百两银子;对不上呢?我就将寺院裏的大匾送给大人!”济公夸著海口。
秦桧听罢,出一上联:
幽齐;
济公盯著秦桧冷笑一声,随即对出下联:
茅庐。
秦桧见济公答对敏捷,对得可以,接著又出一上联,还是两个字:
开窗;
济公把头一偏,又是一冷笑,脱口对道:
闭户。
济公仍对答如流。于是,秦相再出一联:
读书。
济公仍是不假思索,冷冷地一笑,对道:
写字。
这时,秦桧提高嗓门,十分肯定地说:“我这是一句话。”接著,将他前面的出句连起来念道:“幽齐开窗读书。”
济公痴望秦桧一眼,又是一声傻笑,说:“我这不也是一句话吗?”遂有声有色地吟道:“茅庐闭户写字;”
秦桧无话可说,就这样,输给了小和尚道济一百两银子。秦相不服,不相信就难不倒、赢不了这麽个蓬头垢面的小和尚。于是,赌著气说:“我再出一个拆字对儿,还赌一百两银子,怎么样?”济公歪著脑袋瓜儿,眯缝著一双小眼,嘴里像炸豆子一样蹦出了两个字:“请讲。”秦桧思索一会儿,出联曰:
酉卒是个醉,目垂是个睡。李太白怀抱酒坛在山坡躺,不晓他是醉,不晓他是睡;
济公略一思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朗声对道:
月长是个胀,月半是个胖。秦夫人手捧大肚在满院逛,不知她是胀,不知她是胖。
秦桧听了济公的这个答对。连连摇头摆手,说:“小和尚真淘气!这个不算,我另出一个。”不容济公争辩,秦桧又吟一上联:
佛祖解绒绦,捆和尚绑颠僧;
“你秦相要解绒绦捆我和尚绑我颠僧吗?”济公毫不留情,接口对道:
天子抖玉锁,拿佞臣擒奸相。
济公拉出“天子”,且“拿”且“擒”,物件就是你“佞臣”,“奸相”秦桧,不予宽容。
秦桧又输了一百两银子,秦相不得不服了这“疯和尚”,连声称赞道:“真乃奇才!”
济公酒足饭饱了,见秦相对句认输,才慢慢地站起身,连打了两饱嗝,又“哈
哈”地向上张开两手伸了个懒腰,足足的把个身子骨儿舒展了一下,然后,才把手一挥,说:“为秦公子看病去。”(齐凤山整理)
〖秦大士愧姓秦〗
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秦大士,早年曾因咏秦淮河绝句中的一句“淮水而今尚姓秦”而诗名大起。
一次,秦大士跟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一起兴致勃勃地游西湖,游到岳飞墓前,大家看到跪在墓前的秦桧,不由得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人发现秦大士沉默不语,就故意拉住他就秦桧跪像题对联。秦大士虽很不情愿,又不便发作。还是袁枚来得快,信口代他吟道:
人于宋后羞称桧;
秦大士红着脸,随口对道: 更多:kukulv.com
我到坟前愧姓秦。
从而秦大士自己秦朝自己解了围。后此联由秦大士书写,至今尚存。
后来,人们都说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乾隆耳朵里了。一次秦大士陪乾隆皇帝闲聊。乾隆突然问:“人家都说你是秦桧的后人,此话当真?”秦大士没说别的,只答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秦大士撰联自误〗
状元秦大士当了十年官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请长假回江宁原籍省亲,从此不再出山,其时尚不足五十岁。他用积蓄所得在武定桥畔买下一处园林,此园林相传是明代尚书何汝宠的故宅。他很喜欢这座园林,特地给它命名为“瞻园”,用的是宋代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园中有一座东山楼,他又自撰长联一副曰:
辛勤遥此庐,抽身归矣,喜鸟鸣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晚日;
萧闲无闲事,闭户恬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上联说自己夺得状元,为官一场,好不容易挣下了这座园子。这就够了,可以抽身而退了。以后在这幽雅的园子里夏日凉阴,冬天晒太阳,厌倦仕途之心溢于言表。此句“簟”,竹席的意思。
下联表明自己虽是名人,却不希望门庭若市,还是关起门来,热茶一杯,好香一炉,以读书、著述自娱。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源于《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病,十分严重,国内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医治,便只好向临国请求名医。那时秦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称扁鹊先生,渤海郡鄚(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人。于是景公派使者去请他,使者到了秦国,和秦伯商量,秦、晋两国,因为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秦伯就让扁鹊去医治景公。
在扁鹊到达晋国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他的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扁鹊是著名的良医.如果他到来,恐怕会伤害我们,我看我们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没办法奈何我们。”
景公醒来以后,觉得很奇怪。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景公说:“你的病已经很重,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你患的毛病有两处:一处在肓的上面,一处在膏的下面。这两个地方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没有办法了.”景公听扁鹊说出病的根源,恰恰和梦中两个小孩所说一样,不禁赞叹道:“唉!你真是一位好医生呀!”于是叫人送了很厚的礼品给扁鹊,送他回去。
“膏肓”,中医学中人体部位的名称,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脏和横隔膜之间。旧说膏与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来用:“病入膏肓”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
后来,人们用“病入膏肓”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秦琼与义马〗
秦琼勇力超群,无人能比,他所使用的枪要比普通人用的枪重若干倍。早年,秦王李世民曾围困王世充于洛阳城。秦琼出场交战后,随意把枪插入洛阳城下,然后回到自己阵前。敌方城中出数十人,一起拔枪竟不能动之分毫。秦琼再次骑马返回城下,轻举枪,扬马而去,众人皆惊之。秦琼的马号“忽雷较”,常常以酒为水,到每月十五的时候,它的脖子上会竖起三领黑毡。“忽雷较”颇通人性,随秦琼出生入死上百次。秦琼因病亡故后,“忽雷较”则再也不肯进食,最后嘶鸣而亡。
〖秦桧与“油炸桧”〗
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点食品。说起它的来历,还和秦桧(就是那个杀害岳飞的坏蛋)有关呢。
油条也称油炸烩、油炸鬼。它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制造假证评诬陷岳飞,日夜逼供严弄拷打,还叫手下人将岳飞衣服剥夺掉,把鱼胶涂在身上,粘上麻皮,残忍地撕下一块块血淋淋的皮,使岳飞几次昏死过去,最后将岳飞害死在杭州狱中。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个个都义愤填膺,对秦桧、王氏深恶痛绝。
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死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想“你秦桧残害忠臣,我也叫你油里炸,为民族英雄出出气。”于是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就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齐拥上来,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其他小贩也跟着做起来了,因此做法越来越简单,成为一种条状的油炸面食,后来干脆叫它油条。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
“油炸桧”流传到今天,许多地区已改称“油条”,但仍然有些地方叫“油炸烩”或“油炸鬼”。
〖秦良玉割袍〗
明代苗族女将秦良玉,在平叛解除成都之围后,率白杆兵骑马进城,成都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年龄已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使她更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魅力。
巡抚朱燮元设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豪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一位临座的官员,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不放。秦良玉虽然恼怒,但不想让大家看出,于是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秦良玉不动声色,依旧举杯谈笑风生。那位失态的官员只好羞愧地离开席位。
秦姓宗祠通用对联〖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贤世胄;
万石家门。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骑都尉秦彭,字伯平,茂陵人。北征匈奴屡立战功。后为太守,有善政。本联系时人对他的称誉。
千门新日;
万石高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苏门学士;
蜀吏辩才。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认为是元祐党人,绍圣后多次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谈雅;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下联典出三国时蜀汉绵竹人秦宓,字子敕,少年时就有才华。刘备入益州后,将东征吴国时,他上书说“天时”不利,因此入狱。建兴年间,诸葛亮领益州牧,选他为别驾中郎。吴国使者张温来蜀,听说他博学多才,要和他辩论,他对答如流,使张温大为敬服。后官至大司农。
系承顼颛;
望出太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姓的源流和郡望。
凌烟列像;
穴石结庐。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将领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末跟从张须陀镇压李密等起义军,后归附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败后,曾跟从王世充,后投唐,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图像画于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秦系,字公绪,号东海钓客,越州会稽人。天宝末年考进士不中,隐居在剡溪,后在泉州南安九日山结庐,号南安居士。贞元年间曾官校书郎。与刘长卿、韦应物、顾况等人有唱和,诗作多表现隐逸闲适之情,风格简谈,有《秦公绪诗集》。
少游文学;
叔宝武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词人秦观,字少游。下联典指唐将秦琼,字叔宝。
圣徒乐善;
蜀史辩才。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秦非,孔子弟子,乐善慕道。下联典指三国秦宓,善辞令,时号“辩才”。
〖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室将军甲第;
明朝都督人家。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石柱马氏宗祠联。上联指汉马援将军;下联指明代巾帼英雄、大都督秦良玉。
〖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巾帼一人骁将略;
锦袍帛带仰官仪。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四川忠州人。通文词,善骑射。其夫马千乘死后,代统其众,所部号白杆兵。天启元年,率兵北一抗击后金,立下了功勋。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观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宋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秦观(1049-1100)自题卧房联。
金印夙传三世将;
绣旗争认四川营。
——李西讴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教育家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诗句联。四川营为秦良玉兵营驻地,在今北京市内。
意将画地成幽沼;
势拟驱山近小台。
——秦韬玉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代工部侍郎秦韬玉《亭台》诗句联。秦韬玉,京兆人,有诗一卷。
女休行曾传乐府;
男子装屡立战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秦氏女休,燕王的妻子,为宗族报仇,把仇人杀于市中,被捕入狱,后逢大赦得释还。三国时魏作家左延年据此写有乐府发曲歌辞《秦女休行》。下联说明代四川忠州人秦良玉,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的妻子,善骑射,常穿男子装。马千乘死后,她代其职务,所领部队号称“白杆兵”,天启初年率兵北上抵御后金(清),崇祯年间又曾入援京城。
〖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祖位尚书,功高麟阁;
孙成进士,应衍龙舒。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舒城五板桥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秦凤,明代人,建文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下联典指秦凤的孙子秦民悦,字宗化,明代人,天顺初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南京吏部尚书。
创立天元法;芳名长留世;
发明切脉术,妙手俱回春。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字古道,四川人。著有《数书九章》,创立天元法等。后以精于历学而被荐于朝廷。下联典指战国时名医秦越人,即扁鹊。渤海郡郑人,创造切脉医术,精通各科,遍游各地行医,医名甚著,后因秦太医妒忌而被害。
词章隽爽,多棣萼才名之美;
忠谠清贞,高后先直节之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崇贤馆学士秦景通,晋陵人。与弟玮俱有文名,皆精汉书。号大秦君、小秦君。当时治汉书者,多出其门。下联典指明代进士秦紘、秦鳌的事典(正直敢言,不畏权贵)。
博学宏才,俊逸诗名传奕世;
老年豪气,清新雅韵破长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郡上计掾秦嘉,陇西人,字士会,博学宏才,善诗,为东汉名诗人之一。他曾以诗与妻徐淑相赠答。下联典出唐代居士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亦号东海钓客。注《老子》,与刘长卿友善,以诗赠答。后汉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见《唐书》。“长城”指刘长卿,号“五言长城”。
天水流长,好向上头寻出处;
石葛绵远,共从根本做工夫。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堑圹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秦氏郡望为天水。下联典指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跟从长桑君学医,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用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越国为“带下医”(妇科),到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享有极高名望。后因为秦武王诊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石葛”,草药名。
秦姓历史名人 秦 冉:孔子弟子。姓秦,名冉,字开,春秋末年人。唐代开年间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秦 非:孔子弟子。姓秦,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唐代开元年间封“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秦 商:孔子弟子。姓秦,名商,字子丕,春秋末(公元前547-?)人。唐代开元年间封“上洛伯”,宋封“冯翊侯”。
秦 开:战国时燕国的一位名将,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 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 嘉:陇西(今甘肃省临洮东北)人,东汉著名诗人,因去洛阳赴任与妻不能面别,便做诗以赠而传为美名。
秦 宓: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累官至大司农,其文词藻壮美,惜作品多佚。
秦 观:字少游,北宋词人。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 桧:字会之,宋建唐(今江苏省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初谥忠献,改谥谬丑。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据闻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但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之后,与金廷和议,并于建炎四年(1130年)戏剧性的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后,一方面不断扶助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不断打压国内抗金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为与金廷再次签订和约铺平道路。相传平民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时今日的“油条”(香港地区仍称做“油炸鬼”)。
秦 仪:字凤冈,号梧园,江苏省无锡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称“秦杨柳”,名噪一时。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后第六任秦王,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故称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秦王嬴政即位时年仅13岁,政权旁落在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毒手中。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嬴政21岁,加冠亲政,立即清除了吕不韦等人,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任用李斯、尉镣、王翦等人,加紧进行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首灭韩,次第灭魏、灭楚、灭赵、灭燕、灭齐,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间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即秦王朝。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结束了诸侯分封政治。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咸阳筑宫室145处,藏美女万人以上。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宫前殿,史称阿房宫,殿上可容万人。始皇帝还在骊山修皇陵,坟高五十余丈,周五里余,掘地极深,灌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有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计其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至会稽,祭大禹,七月返至黄河平原津,病卧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宫(沙丘宫遗址在今河北平乡县东北)病死,享年五十岁。
秦纮(1426-1505) 明中期名臣。字世缨。单县人。景泰二年举进士,授南京御史。因弹劾宦官诸不法事,遭权贵忌恨,受中伤,谪降为湖广驿丞。天顺初任雄县知县,宦官杜坚捕杀天鹅,他杖其随从,被逮下诏狱。宪宗继位后,先后任葭州、秦州知州,继升为巩昌知府,再升为陕西右参政。因镇压岷州小股农民起义有功,进俸一级。成化十三年(1477)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弹劾镇国将军奇涧,奇涧之父庆成王反诬,致被逮下狱。宦官尚亨籍没秦家,仅得敝衣数件。成化帝甚受感动,赐钞万贯,夺奇涧等3人爵,他复职为河南巡抚,不久调任宣府。因抵御小王子入寇有功,进左佥都御史,仍兼宣府巡抚。不久,奉召回京任户都右侍郎,受万安所诬,降为广西右参政,不久又升为福建左布政使。孝宗即位后,受大学士王恕推荐,升任左副都御史,督理漕运,翌年进为右都御史,总督两户军务。上任不久即弹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以贪暴罪被逮下狱。柳景与周太后有亲,反诬秦纮。经廷讯,秦纮无罪,柳景被夺职,秦纮亦罢职。廷臣连疏请留,数月后复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十一年(1498)引疾回乡。弘治十四年以蒙古诸部扰边,奉召为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练士卒、易守将、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经奏准,修筑诸边城堡14O00余所,垣堑6400余里,固原遂为边防重镇。弘治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理户部事,以年老辞归。翌年死,赠官少保,谥襄毅。
秦堇父:春秋时鲁国大夫,勇力过人,后孟孙氏用之为戎右,为春秋战国时期名人。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人,亦为燕人,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叔宝:唐时名将,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宗权:秦姓在历史上唯一称帝者,唐末蔡州上蔡(今属河南省)人,曾任节度使,后战败投降黄巢,黄巢起义失败后称帝。
秦九韶:今四川省人,南宋著名数学家,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著有《数学九章》。
秦简夫: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著名戏曲作家,成书于元至顺年间的《录鬼簿》说他:“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后移居杭州。著有杂剧5种,现仅存《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孝义士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3种,另有《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其作品风格敦朴自然,与郑廷玉相近。朱权评其词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谱》)。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蕙田:清代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人,曾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其专著《五礼通考》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清代梁溪(今江苏省无锡)人,著名的书画理论家。曾官广东碧申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未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画学心印(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 。另著有《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卒年六十。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后被封为燕王。原名日昌。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10月封顶天侯,代石达开驻守安庆。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师救庐州(今合肥),并出师援救北伐军,至舒城返回。后与湘军激战失利,退至安徽宿松、太湖一带。1855年败清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汉口、汉阳。次年1月,东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再克扬州。后与石达开合兵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今南京)之围。7月,因在丹阳受挫,革去王爵。后在杨韦事变中,与韦昌辉合谋杀杨秀清及杨部太平军,于11月28日被处死,并革除封号。
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省长沙人,民主主义革命者,拥护变法运动,曾任《清议报》编辑。大通起义失败后逃往新加坡去见康有为;因自立军经费问题,愤然与康绝交,又到横滨找梁启超,梁已为逃避自立军将士的责难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东京创编《国民报》。
近代民主革命秦姓高级将领、革命烈士 秦遂生(?-1911),一名秦炳,四川省广安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弁目学校。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与熊克武倡办民军,并于是年冬至大竹,会晤“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同佘英、廖腾霄、罗汉生等议定于广安起义。次年2月起义发动,与熊克武等攻入保安营,因时间差误,各路民军不及应援,遂失败。他经川北至成都,又赴叙州、屏山,准备再举。1910年(宣统二年)复组义军,被人告密,避走重庆,遇杨庶堪、罗俊生等。罗发起组织南川森林牧畜公司,作为党人往来憩息场所。他前往泸州、永宁募股,以事未成行,遂经云南,赴广东。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战斗中中弹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秦姓当代将军 秦启尧(1929.1-2002.1.25),山东省枣庄县人。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八路军某部会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股长、科长、研究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计划处参谋,军政大学后勤系后勤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9年11月离职休养。
1955年10月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5月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5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月25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秦姓开国将军 秦基伟中将
秦基伟(1914-199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31军第274团团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31军第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秦赖游击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五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秦化龙少将
秦化龙(1913-1991),原名季康,曾用名余湘,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人。1926年任乡儿童团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1933年调少共湘鄂赣省委任少先队总队长,少共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区后方留守部队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边区游击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西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坚持了湘鄂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湘鄂赣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旋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因患病赴苏联治疗。后留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途经新疆,留在新疆工作,1942年被盛世才软禁,同时被捕的有陈潭秋、毛泽东等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全体人员及病残干部家属小孩共610余人。在狱中曾任绝食斗争谈判代表,1945年出狱。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渤海纵队11师政治委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3军9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公安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农村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61年到1964年任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6月29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秦光远少将
秦光远(1913-200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四方面军野战医院医生、分院医务务主任,第4军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卫生队队长,旅军医处处长,1941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后任旅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2纵队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21兵团卫生部政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33文化速成中学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文化学校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军区后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年晋升为少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9月9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你可能感兴趣的
- 微生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微生氏的历史和发展_微生姓的祖先是谁?
- 宰父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宰父氏的历史和发展_宰父姓的祖先是谁?
- 夹谷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夹谷氏的历史和发展_夹谷姓的祖先是谁?
- 公良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公良氏的历史和发展_公良姓的祖先是谁?
- 壤驷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壤驷氏的历史和发展_壤驷姓的祖先是谁?
- 漆雕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漆雕氏的历史和发展_漆雕姓的祖先是谁?
- 公西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公西氏的历史和发展_公西姓的祖先是谁?
- 巫马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巫马氏的历史和发展_巫马姓的祖先是谁?
- 羊舌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羊舌氏的历史和发展_羊舌姓的祖先是谁?
- 端木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端木氏的历史和发展_端木姓的祖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