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惠氏的历史和发展_惠姓的祖先是谁?
时间:2021-11-08 21:26:51 来源:易德居 关键词:惠
【一、姓氏源流】惠(xi)姓源出有三:
1、源于黄帝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远古时,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称惠姓。
2、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时,有个君主叫姬阆,称号惠王,于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后代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称为惠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万姓统谱》的记载上考证,惠氏的家族历史约在2600年左右。故惠氏后人尊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
3、出自满族旗人和小数民族的改姓。根据民间传说和有关料佐证,清朝年间,惠氏还增加过新的血液,这就是当时满族旗人改姓惠。如富察氏——道光年间官拜陕甘总督的惠吉,满洲镶黄旗人;同治年间的广西提督惠庆,出身于正黄旗。此外,瓜尔佳氏、萨尔图克氏等也改成了惠姓。(这一点与民传说的惠姓人与富〔音〕不通婚互相印证。)
【二、迁徙分布】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有的学者认为,惠姓是上古时期陆终的第二子惠连的后代。如果依照这种考证,惠姓中国人是更加源远流长了。在过去2000多年期间,惠氏的活动地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长久以来在历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几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风,在今陕西平东南,全国惠氏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惠施: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着有《惠子》一篇。
惠生:后魏高僧。孝明帝时,奉太后命与敦煌人宋云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还,得大乘经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记》。
惠直:字子温,宋代当涂人,崇宁年间(1102-1106年)进士,历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后去“方”留“直”,改姓名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阴人,天资聪慧,博涉群书,著有《易象钩玄》、《杂礼纂要》、《家范》等书。其兄惠希颜,弟惠希点无子嗣,希孟奉兄抚弟,相爱无间。
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龙,号研溪,清代经学家,江苏吴县人。父惠有声以九经教授乡里,,受业于时人汪琬,与徐枋善,故先生少从枋游。幼即开敏,通群经章句。比长,复受业于汪尧峰,引为入室弟子。既冠,厄于贫,去学吏,迟顿试弁,孱徙而贾折阅。喟然曰:“命可回平!”闭户十年读,乃成通儒。康熙己未,举鸿词科,丁忧,本与试。辛未,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练习国书,改外,调直隶密云县知县。邑当出关孔道,值北征过境,军需旁午,致劳瘁卒于官。著有《易传》二卷,《诗说》二卷,《春秋问》三卷,《三礼问》六卷。而说诗尤解人颐。博而不芜,辨而不诡于正。大旨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杂陈,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谓:“二南二十六篇皆疑为房中之乐,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谓;“周、召之分,郑笺误以为文王。”谓;“天子诸侯均得有颂,鲁颂非僭。”其言率有依据。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亲惠周惕、他和他的儿子惠栋,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惠士奇康熙年间中进士,任广东学政,以经学倡导,士风大振。因病辞官后,在家研究经史,晚年尤精于经。古音古字,皆分别注疏,援引诸史百家之文,以为佐证。著有《易说》、《春秋说》、《琴笛理数考》。
惠栋:字定宇,号松崖(1697-1758)。他生在经学世家,家学渊厚,师有专门。《清史稿·儒林传》说:“清二百余年谈汉儒之学者,必以东吴惠氏为首。惠氏三世传经,周惕其创始者也。”
【四、郡望堂号】1、郡望
琅玡郡:秦始皇时置。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2、堂号
景言堂:宋朝时,常熟知县惠畴,勉励农民勤于农事,发动人民学文化,表扬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把地方治理地很好。他建了一座阁子,丞相在上面题上“景言”两个字作为对他的旌表。
此外,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扶风堂”等。 更多:kukulv.com
============================================================
【惠姓宗祠通用对联】
〖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蒙庄为友;
经史传家。
——佚名撰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哲学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宋国人,与庄子为朋友。曾任过魏相,主张联合齐楚,停止战争,并随魏惠王见齐威王,使魏、齐互尊为王。知识渊博,以善辩出名,具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当时的名辩思潮中,代表名家两个基本派别的“合同异”(合万物之异)派,看到事物的矛盾统一,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先秦的逻辑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庄子曾称他“多方术,书五车”。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年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康熙年间进士,官编修、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督学广东。传他父亲惠周惕的学说,撰写《易说》、《礼说》、《春秋说》,搜集汉儒经说,征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释,方法比宋儒缜密。另著有《红豆斋小草》、《咏史乐府》等。
名不去直;
动必中规。
——佚名撰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惠直,初名直方,后去方名直。下联典指元·惠希孟,性聪慧,博涉群书,兄希颜、弟希点皆无嗣,希孟奉兄抚弟,笃爱无间,著有《杂礼纂要》、《家范》等书。
-
〖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六经尊服郑;
百行法程朱。
——清·惠士奇撰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经学家惠士奇撰书联。清代经学家皮锡瑞认为,惠氏为雍乾以后汉学大宗,但未尝废宋学。实际上,所谓“法程朱”,是惠士奇认为程朱的学问也来自汉人,最终是以汉人为法的。他认为只有汉人才保存了圣人的真谛。在惠栋的著作中,几乎全是发明汉人言论。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中评论说:“惠氏世守古学,而先生所得尤深,拟诸汉儒,当在何邵公(休)、服子慎(虔)之间,马融、赵歧辈不能及也。”也是把他同汉人相比。因此,惠栋可称是汉学大师。
1、源于黄帝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远古时,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称惠姓。
2、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时,有个君主叫姬阆,称号惠王,于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后代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称为惠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万姓统谱》的记载上考证,惠氏的家族历史约在2600年左右。故惠氏后人尊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
3、出自满族旗人和小数民族的改姓。根据民间传说和有关料佐证,清朝年间,惠氏还增加过新的血液,这就是当时满族旗人改姓惠。如富察氏——道光年间官拜陕甘总督的惠吉,满洲镶黄旗人;同治年间的广西提督惠庆,出身于正黄旗。此外,瓜尔佳氏、萨尔图克氏等也改成了惠姓。(这一点与民传说的惠姓人与富〔音〕不通婚互相印证。)
【二、迁徙分布】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有的学者认为,惠姓是上古时期陆终的第二子惠连的后代。如果依照这种考证,惠姓中国人是更加源远流长了。在过去2000多年期间,惠氏的活动地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长久以来在历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几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风,在今陕西平东南,全国惠氏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惠施: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着有《惠子》一篇。
惠生:后魏高僧。孝明帝时,奉太后命与敦煌人宋云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还,得大乘经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记》。
惠直:字子温,宋代当涂人,崇宁年间(1102-1106年)进士,历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后去“方”留“直”,改姓名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阴人,天资聪慧,博涉群书,著有《易象钩玄》、《杂礼纂要》、《家范》等书。其兄惠希颜,弟惠希点无子嗣,希孟奉兄抚弟,相爱无间。
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龙,号研溪,清代经学家,江苏吴县人。父惠有声以九经教授乡里,,受业于时人汪琬,与徐枋善,故先生少从枋游。幼即开敏,通群经章句。比长,复受业于汪尧峰,引为入室弟子。既冠,厄于贫,去学吏,迟顿试弁,孱徙而贾折阅。喟然曰:“命可回平!”闭户十年读,乃成通儒。康熙己未,举鸿词科,丁忧,本与试。辛未,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练习国书,改外,调直隶密云县知县。邑当出关孔道,值北征过境,军需旁午,致劳瘁卒于官。著有《易传》二卷,《诗说》二卷,《春秋问》三卷,《三礼问》六卷。而说诗尤解人颐。博而不芜,辨而不诡于正。大旨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杂陈,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谓:“二南二十六篇皆疑为房中之乐,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谓;“周、召之分,郑笺误以为文王。”谓;“天子诸侯均得有颂,鲁颂非僭。”其言率有依据。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亲惠周惕、他和他的儿子惠栋,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惠士奇康熙年间中进士,任广东学政,以经学倡导,士风大振。因病辞官后,在家研究经史,晚年尤精于经。古音古字,皆分别注疏,援引诸史百家之文,以为佐证。著有《易说》、《春秋说》、《琴笛理数考》。
惠栋:字定宇,号松崖(1697-1758)。他生在经学世家,家学渊厚,师有专门。《清史稿·儒林传》说:“清二百余年谈汉儒之学者,必以东吴惠氏为首。惠氏三世传经,周惕其创始者也。”
【四、郡望堂号】1、郡望
琅玡郡:秦始皇时置。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2、堂号
景言堂:宋朝时,常熟知县惠畴,勉励农民勤于农事,发动人民学文化,表扬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把地方治理地很好。他建了一座阁子,丞相在上面题上“景言”两个字作为对他的旌表。
此外,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扶风堂”等。 更多:kukulv.com
============================================================
【惠姓宗祠通用对联】
〖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蒙庄为友;
经史传家。
——佚名撰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哲学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宋国人,与庄子为朋友。曾任过魏相,主张联合齐楚,停止战争,并随魏惠王见齐威王,使魏、齐互尊为王。知识渊博,以善辩出名,具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当时的名辩思潮中,代表名家两个基本派别的“合同异”(合万物之异)派,看到事物的矛盾统一,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先秦的逻辑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庄子曾称他“多方术,书五车”。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年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康熙年间进士,官编修、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督学广东。传他父亲惠周惕的学说,撰写《易说》、《礼说》、《春秋说》,搜集汉儒经说,征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释,方法比宋儒缜密。另著有《红豆斋小草》、《咏史乐府》等。
名不去直;
动必中规。
——佚名撰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惠直,初名直方,后去方名直。下联典指元·惠希孟,性聪慧,博涉群书,兄希颜、弟希点皆无嗣,希孟奉兄抚弟,笃爱无间,著有《杂礼纂要》、《家范》等书。
-
〖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六经尊服郑;
百行法程朱。
——清·惠士奇撰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经学家惠士奇撰书联。清代经学家皮锡瑞认为,惠氏为雍乾以后汉学大宗,但未尝废宋学。实际上,所谓“法程朱”,是惠士奇认为程朱的学问也来自汉人,最终是以汉人为法的。他认为只有汉人才保存了圣人的真谛。在惠栋的著作中,几乎全是发明汉人言论。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中评论说:“惠氏世守古学,而先生所得尤深,拟诸汉儒,当在何邵公(休)、服子慎(虔)之间,马融、赵歧辈不能及也。”也是把他同汉人相比。因此,惠栋可称是汉学大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
- 微生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微生氏的历史和发展_微生姓的祖先是谁?
- 宰父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宰父氏的历史和发展_宰父姓的祖先是谁?
- 夹谷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夹谷氏的历史和发展_夹谷姓的祖先是谁?
- 公良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公良氏的历史和发展_公良姓的祖先是谁?
- 壤驷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壤驷氏的历史和发展_壤驷姓的祖先是谁?
- 漆雕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漆雕氏的历史和发展_漆雕姓的祖先是谁?
- 公西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公西氏的历史和发展_公西姓的祖先是谁?
- 巫马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巫马氏的历史和发展_巫马姓的祖先是谁?
- 羊舌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羊舌氏的历史和发展_羊舌姓的祖先是谁?
- 端木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端木氏的历史和发展_端木姓的祖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