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籍氏的历史和发展_籍姓的祖先是谁?
时间:2021-11-08 21:26:51 来源:易德居 关键词:籍
一、姓氏源流
籍(Jí)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官职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公族叫作伯厣的,是晋襄公的孙子(一说是晋国大夫荀林父的孙子),在朝廷里面专门负责管理晋国典籍的事情。伯厣的学问很好,他的后代中有的用籍作为姓氏,称为籍氏,是今天籍姓的起源。
2、以地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籍圃、齐国有籍丘,住在那里的人以籍为氏。
得姓始祖:伯厣。籍氏的得姓,以官为氏。“籍”的本义是典籍、文献,春秋时,晋国有籍氏之官,掌管保存国家的典籍,晋大夫伯厣即任此官,其后代即以籍为氏,籍谈即其后代。籍氏家族,当时世代都是晋国的大夫,地位崇高,不过,到了“三家分晋”,揭开战国之幕时,这个家族远离山西老家,播迁到当时的宋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商丘县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带地方,继续繁衍滋长,最后在河北省的永平县(古为广平郡)成了当时的名门望族。籍氏家族的人要寻根,可到商丘和永平。故籍氏后人奉伯厣为籍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公族叫作伯厣的,是晋襄公的孙子(一说是晋国大夫荀林父的孙子),在朝廷里面专门负责管理晋国典籍的事情。伯厣的学问很好,他的后代中有的用籍作为姓氏,称为籍氏,是今天籍姓的起源。
三、历史名人
籍 淡:春秋晋国大夫(见下附录《数典忘祖》)。
籍 孺:西汉时大臣,籍孺和闳孺,本来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佞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惠帝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籍馨芳:明朝著名孝子。他父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便住在墓边,守孝三年。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东汉废入巨鹿郡,三国魏初复置郡。
2、堂号(缺)
============================================================ 更多:kukulv.com
【籍姓宗祠通用对联】
〖籍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使周数典;
荐相辅朝。
——李文郑撰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字叔,晋昭公曾派他出使东周,周景王在宴会上问他:“各诸侯国都向周王室贡献宝器,只有晋国未曾献过,为什么呢?”他答道:“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所以无器物可献。”周景王指出:从晋立国的唐叔虞算起,就不断地接受周王室的赏赐。客人走后,周景王对身边的人说: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人,“数典而望其祖”(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及经历,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下联典指西汉人籍福,武帝即位后,要立丞相时,他推荐了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被封为魏其侯的窦婴。
-
〖籍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敦恭俭而为司马;
师奋职以莅上军。
——佚名撰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籍偃,公孙伯厣第8世孙,晋国著名大夫,为舆司马。百官既具,大修国政。
============================================================
附录:【籍姓典故、趣事——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的“数典”,就是举列典故的意思。既然会举列典故来论说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这件事都忘了。故事出自于《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以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籍谈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皇恩根本无从顾及,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予的种种赏赐,并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籍谈听了便无话可说。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籍(Jí)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官职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公族叫作伯厣的,是晋襄公的孙子(一说是晋国大夫荀林父的孙子),在朝廷里面专门负责管理晋国典籍的事情。伯厣的学问很好,他的后代中有的用籍作为姓氏,称为籍氏,是今天籍姓的起源。
2、以地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籍圃、齐国有籍丘,住在那里的人以籍为氏。
得姓始祖:伯厣。籍氏的得姓,以官为氏。“籍”的本义是典籍、文献,春秋时,晋国有籍氏之官,掌管保存国家的典籍,晋大夫伯厣即任此官,其后代即以籍为氏,籍谈即其后代。籍氏家族,当时世代都是晋国的大夫,地位崇高,不过,到了“三家分晋”,揭开战国之幕时,这个家族远离山西老家,播迁到当时的宋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商丘县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带地方,继续繁衍滋长,最后在河北省的永平县(古为广平郡)成了当时的名门望族。籍氏家族的人要寻根,可到商丘和永平。故籍氏后人奉伯厣为籍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公族叫作伯厣的,是晋襄公的孙子(一说是晋国大夫荀林父的孙子),在朝廷里面专门负责管理晋国典籍的事情。伯厣的学问很好,他的后代中有的用籍作为姓氏,称为籍氏,是今天籍姓的起源。
三、历史名人
籍 淡:春秋晋国大夫(见下附录《数典忘祖》)。
籍 孺:西汉时大臣,籍孺和闳孺,本来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佞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惠帝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籍馨芳:明朝著名孝子。他父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便住在墓边,守孝三年。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东汉废入巨鹿郡,三国魏初复置郡。
2、堂号(缺)
============================================================ 更多:kukulv.com
【籍姓宗祠通用对联】
〖籍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使周数典;
荐相辅朝。
——李文郑撰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字叔,晋昭公曾派他出使东周,周景王在宴会上问他:“各诸侯国都向周王室贡献宝器,只有晋国未曾献过,为什么呢?”他答道:“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所以无器物可献。”周景王指出:从晋立国的唐叔虞算起,就不断地接受周王室的赏赐。客人走后,周景王对身边的人说: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人,“数典而望其祖”(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及经历,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下联典指西汉人籍福,武帝即位后,要立丞相时,他推荐了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被封为魏其侯的窦婴。
-
〖籍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敦恭俭而为司马;
师奋职以莅上军。
——佚名撰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籍偃,公孙伯厣第8世孙,晋国著名大夫,为舆司马。百官既具,大修国政。
============================================================
附录:【籍姓典故、趣事——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的“数典”,就是举列典故的意思。既然会举列典故来论说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这件事都忘了。故事出自于《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以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籍谈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皇恩根本无从顾及,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予的种种赏赐,并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籍谈听了便无话可说。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
- 微生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微生氏的历史和发展_微生姓的祖先是谁?
- 宰父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宰父氏的历史和发展_宰父姓的祖先是谁?
- 夹谷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夹谷氏的历史和发展_夹谷姓的祖先是谁?
- 公良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公良氏的历史和发展_公良姓的祖先是谁?
- 壤驷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壤驷氏的历史和发展_壤驷姓的祖先是谁?
- 漆雕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漆雕氏的历史和发展_漆雕姓的祖先是谁?
- 公西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公西氏的历史和发展_公西姓的祖先是谁?
- 巫马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巫马氏的历史和发展_巫马姓的祖先是谁?
- 羊舌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羊舌氏的历史和发展_羊舌姓的祖先是谁?
- 端木姓的起源和来历简介_端木氏的历史和发展_端木姓的祖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