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甲符应经》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奇门遁甲符应经的问题,易德居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奇门遁甲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遁 甲符应经》导读
《遁 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奇门遁甲术历史可能殊为悠久。传闻黄帝是它的发明者。《太平御览》卷 15 引《志林》: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蚩尤作大雾弥三日, 军人 皆惑, 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 遂擒蚩尤。”但从现在看来, 这段记载多半是汉以后好事之徒的编造。然而, 汉代却实实在在有了奇门遁甲术。 《后汉书·方术传序》云: “又有风闰、遁甲、七政……之术”。又注云: “遁甲, 推六甲之阴而
隐遁也。”南北朝时, 奇门遁 甲更趋发达, 《回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考汉志所列, 帷风后六甲、风后孤虚而已, 于奇遁尚无明文。至梁简文帝乐府, 始有三门应遁甲语。《陈书·武帝纪》遁 甲之名遂见于史, 则其学殆盛于南北朝。”
毫无疑问, 《遁甲符应经》乃是对前代遁 甲术的整理和总结。奇门遁甲以十干之中的“乙、丙、丁”为三“奇”, 以八卦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 因为十干
中的“甲”最尊贵, 不显山露水, “六甲”隐于“戊 己庚辛壬癸”这六仪之中, 而不占宫( 与此相反, 三奇和六仪置于九宫之中) , 故称“遁甲”。方技家以九宫为本, 而纬以三奇、六曜、八门、九星, 视其加临之吉凶, 以为趋避。
奇门遁甲之术, 其源既久, 至宋朝愈为发达, 传演者甚众。杨维德撰 《遁 甲符应经》就是奉仁宗敕而为, 仁宗还亲自为之制序 , 可见当时遁甲术的兴盛。
奇门遁甲本来就极为离奇, 在它的传演之中, 后人又将道家符?之法搀杂进去,好奇者更是用它来谈兵, 使得它越来越怪诞不可究诘, 而它的面目也就愈来愈神秘、奇特了。
《遁甲符应经》
序稽夫遁甲之书出于 《河图》。黄帝之世, 命风后创名, 始立阴阳二遁 , 共一千八
十局。迨太公, 约七十二局。留侯佐汉, 议十八局, 推历授时, 超神接气, 布门耀
德, 观兵取验, 以明胜负, 罔不迪吉。是以王者出师, 以顺讨逆 , 前蓍龟遶, 兆得天
地之中, 拟之而后言, 议之而后动 ,动罔不吉, 其斯之谓欤 ? 朕嗣三圣之基, 居兆民
之上, 万几之暇,在念庶绩, 其凝顺天时而陈兵法, □神道而设教育。□蓬山之藏
室有龙甲之秘经, 虽绨帙甚多,而繁文弥猥, 攻乎异说, 动有万殊。采其精纯, 冀其
明响, 因进取其书,命太子洗马兼司天台春官正权、同监判杨维德、春官副王用立、
翰林天文李自正、何湛等于资善堂撰集, 又命内侍省东头供奉官管勾、御药院任成
亮、邓保信、皇甫继和、周维德总其工程, 庇事数月, 成书三卷, 命曰《景?遁甲符应
经》。昔箕子之演洛书, □武王遂承商祚; 萧何之收秦籍 , 佐高祖乃成炎汉。况兹
圣贤之言可通神明之德, 不离掌握之中, 能际天人之学。朕循上古之道 , 思致万国
之宁。观是书之三卷 , 阴阳变化, 百端千绪, 贤者岂遽能知 ? 智者岂遽能用 ? 用者
岂遽能尽 ? 自非好事者, 未必家有其本, 以潜心力业有年矣。上之于国家, 下之于
庶民, 一切有为, 皆宜用也。昔汉求遗书于天下, 又命刘向校书于禁中, 使文物之
隆无愧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