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字的五行属什么 听字取名的含义
听字五行属火;
听字取名的含义是指听从、接受、治理、任凭之义;
听字取名的寓意指活泼、安康、文静之义。
听字用作人名意指贤能、能谋善断、足智多谋之意。
听字取名忌讳:
1、听字五行属性为火,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听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
2、听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ng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这样读起拗口,没有节奏感;
3、听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听字,晚辈忌讳用听字取名。
听字取名本意:
听
(聽)
tīng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任凭,随:听任(r坣 )。听凭。听之任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听字详解:
听
(1)
聽
tīng
(2)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3)
同本义 [listen;hear]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4)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5)
接受,听信,接纳 [heed;obey;have a receptive ear for]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7)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administer]。
(8)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9)
决断;审理 [诉讼案件][serve as a judge]。
(10)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1)
等候;待 [wait]。
(12)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3)
听凭,任凭[allow;let]。
(14)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5)
侦察 [reconnoiter]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听
(1)
聽
tīng
(2)
耳朵 [ear]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3)
马口铁罐[tin]。
(4)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5)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6)
耳目,间谍[detective;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7)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office]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听斑
tīngbān
[macula acustica] 耳内的两个感觉性毛细胞的小区,位于 (1)∶球囊内(2)∶椭圆囊内,它们被其上有碳酸钙结晶或结石的胶状物覆盖,与平衡感觉有关
听便
tīngbiàn
[as one pleases] 听凭自便
去留听便
听不懂
tīng bu dǒng
[unversed] 显示无知、不熟习的
听不懂这位社会科学家的行话
听不清
tīng bu qīng
[can't hear well;can't catch] 不能清楚地听见
我听不清你的话
听差
tīngchāi
[servant;office attendant;manservant] 旧指在机关或富人家里做杂活的男仆
听窗
tīngchuāng
[overhear outside bridal chamber] 听房
听从
tīngcóng
[obey;listen to;accept;heed;comply with] 接受并服从
听从他的劝告
听错
tīngcuò
[mishear] 没听对
听懂